4月10日,零壹財經“新金融春季峰會·重塑信用鏈”在北京召開。農發貸首席風控官周蘭作為特約嘉賓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活動,并就眼下市場最熱議的話題包括征信、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現金貸等議題進行熱議。
零壹財經創始人兼CEO柏亮指出,目前信用市場已發生幾大變化,但其應對服務體系尚未完善:其中,用戶群體的變化,信用服務需要拓展到之前沒有覆蓋的長尾用戶身上,這些人的信用鏈條如何建立起來,如何進入整個金融體系信用基礎里面是面臨問題之一此外,技術的變化,技術帶動了金融產品的操作邏輯,而現有的信用體系還不能很好的適應這套變化。
近兩年農村金融漸成熱點,面臨著與城市迥然不同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農村金融的風控該如何把握?作為參會的農村金融平臺代表,農發貸兩年多在農村市場實踐所探索出的風控模式創新,具有行業代表性。
農發貸是國內領先的農業金融服務平臺,專注于農業種植垂直領域,面向全國范圍內的農戶、農資經銷商、農機服務商以及農產品經濟,提供土地租賃、農資采購、規模擴張、農機具購置、農產品貿易等所需資金提供借貸服務。目前,農發貸業務已覆蓋全國27個省及自治區,為近萬個規模農場、3000多家經銷商提供了超過55億元的金融服務。
農村金融亟待創新者破局
農村金融服務的缺失是目前農村現狀,中國的農民千百年來在土地里“刨食”,在解決溫飽之后,如何用土地讓自己發家致富,成為一些不甘現狀的農民和敢于冒險人們追求的目標。專業化、規?;蔀榇蠹乙恢抡J可的現代農業發展途徑,但同時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歷史難題。
傳統金融機構在農村難以開展業務,在于農村征信缺失問題。農村這個群體普遍沒有銀行卡、信用卡,沒有消費、流水記錄,更別說是房產或者土地抵押,要想了解一個人的信用情況,主要依靠線下風控,大量耗時耗力的實地盡調。成本高、額度小、風險不確定性大,也是傳統金融金機在農村難以開展業務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一號文件屢次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扶持投入,也鼓勵創新力量進入市場,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也成為激活農村、農業、農民的一股新力量,也給了農發貸這樣新興互聯網金融進入的機會。
?農發貸首席風控官周蘭表示,三農領域的資金需求量巨大,有巨量的金融服務需求待發掘。但做農村金融必須面對農村征信缺乏,農業風險較大等復雜情況,如何解決征信不足的難題,探索出有效的風控模式,才是一個新型金融平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因素。
周蘭認為,做金融風險管理,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信用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對于農村金融而言,面向貸款額小的農民群體,如何評估配額度、還款能力,都離不開對數據的分析。而農村這部分用戶,正是難以被傳統征信所覆蓋的群體。新型金融機構的進入,倒逼征信機制變革,也成為大數據征信建設的重要推手。
“線上+線下”構建稼穡風控體系
談及風控實操,周蘭介紹,結合農發貸兩年多以來的市場實踐,逐步構建出一套有效風控模型——結合“線上+線下”的稼穡信貸風控體系。
掌握產業鏈條大數據,是農發貸的核心優勢。農發貸運營方農金圈,系由國內最大農藥上市公司諾普信參股設立,其在國內其全國3000 多家合作經銷商和?8000多家零售店的經銷網絡,線下通過和國內最大的一些農業企業合作,從經銷商到種植戶,一層層滲透到農業種植領域,其中需要核心經銷商、代理商的數據,不是通常的消費金融的運營商金融類的數據,而是源于社會關系,包括一個農戶經銷店在當地的經營時間,盈虧情況等等。因此,獲取從整個農業生產鏈上各環節多年的交易數據沉淀,從而構建出產業鏈條的“大數據”。隨著農發貸與金正大、史丹利、大疆等80多家國內知名農資、農機企業合作,大數據庫愈發完善、精細。
此外,農發貸還擁有自己線下團隊,在農村田間地頭去全面搜集借款人真實的經營情況、財務現狀、個人品行等,勾勒出最全面立體的用戶畫像,然后再建立、完善平臺自身有質量、多維度的數據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構建出農發貸“稼穡”風控體系,成為平臺開展農業金融服務的核心基石。
周蘭感慨道,農村金融探索之路注定不易,在農業金融領域積累“大數據”需要持久的恒心和耐心。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如何幫助農戶建立信用,幫助農戶通過反饋更加翔實、科學的數據,從而去降低獲取資金的成本,增加獲取資金的額度,這需要一步一步走的過程。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