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靠黃土面朝天”、“低矮的房子、斑駁的墻”,這樣的農村印象已漸漸離我們遠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一座座小洋樓、一條條筆直的柏油路、一家家農民企業繪制出一幅又一幅的新農村景象。農村發展離不開金融行業的高質量服務,傳統金融機構在支持“三農”方面因為存在網點不足、貸前調查不充分、金額偏低、清收成本高、手續繁雜等因素,導致不能充分滿足農村貸款需求,資金缺乏也是農村產業化發展不可規避的話題。民信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為三農產業融資開啟一扇新的大門,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農業現代化是農村金融的產業支撐,“十三五”期間是現代農業關鍵時期,總的發展目標有三大任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還有增加農民收入,民信專家表示,農村金融破局的關鍵是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民信將互聯網思維與小額信貸鏈接在一起,創立了助農貸模式,助農貸針對取得集體用地租賃權,或承包經營權,且從事穩定的農業生產或經營的人群,通過簡便的手續、優惠的利率為農民、低收入者提供無抵押的信用借款咨詢服務,來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通過靈活的還款服務為農業發展等提供融資渠道,助力我國農村現代化發展。助農貸模式通過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對海量的客戶數據、交易數據、信貸數據等進行挖掘分析,民信專家認為,這些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戶背景,有助于防范信用風險,這既增加了農村金...
發布時間:
2017
-
05
-
05
瀏覽次數:201
4月10日,零壹財經“新金融春季峰會·重塑信用鏈”在北京召開。農發貸首席風控官周蘭作為特約嘉賓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活動,并就眼下市場最熱議的話題包括征信、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現金貸等議題進行熱議。零壹財經創始人兼CEO柏亮指出,目前信用市場已發生幾大變化,但其應對服務體系尚未完善:其中,用戶群體的變化,信用服務需要拓展到之前沒有覆蓋的長尾用戶身上,這些人的信用鏈條如何建立起來,如何進入整個金融體系信用基礎里面是面臨問題之一此外,技術的變化,技術帶動了金融產品的操作邏輯,而現有的信用體系還不能很好的適應這套變化。近兩年農村金融漸成熱點,面臨著與城市迥然不同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農村金融的風控該如何把握?作為參會的農村金融平臺代表,農發貸兩年多在農村市場實踐所探索出的風控模式創新,具有行業代表性。農發貸是國內領先的農業金融服務平臺,專注于農業種植垂直領域,面向全國范圍內的農戶、農資經銷商、農機服務商以及農產品經濟,提供土地租賃、農資采購、規模擴張、農機具購置、農產品貿易等所需資金提供借貸服務。目前,農發貸業務已覆蓋全國27個省及自治區,為近萬個規模農場、3000多家經銷商提供了超過55億元的金融服務。農村金融亟待創新者破局農村金融服務的缺失是目前農村現狀,中國的農民千百年來在土地里“刨食”,在解決溫飽之后,如何用土地讓自己發家致富,成為一些不甘現狀的農民和敢于冒險人們追求的目...
發布時間:
2017
-
04
-
12
瀏覽次數:289
農村物流市場潛力巨大 基層供銷社大有可為——云陽縣路陽基層供銷社開展快遞業務一舉多贏 云陽縣路陽鎮供銷社成立于2015年10月28日,注冊資金150萬元,縣供銷社占股35%。公司擁有各類經營用房3800余平方米,其中:經營門市1180平米,倉庫2300平米,其它用房320平米。長期以來,主要經營工副食品、日用百貨、五金交電、農資等傳統業務。近年來,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內容,在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和快遞業務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成效明顯。一、拓展為農服務領域代理代辦快遞業務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和農民群眾對網購的認可和接受,農村快遞業務量迅速攀升。路陽供銷社抓住機遇,積極開拓快遞業務,先后與云陽縣中通、圓通、申通、天天等四個快遞公司分別簽訂了業務經營合同及加盟協議,負責整個路陽鎮的快遞業務。路陽供銷社充分利用現有的日用品經營服務場所和網點,購置了電腦,專門設置了快遞擺放貨架,前期總投入含押金及加盟費、快遞業務所需的設備設施共10萬元。截止目前,全鎮平均每天可以接受外來快件120—200件不等,發往外地快件50—100件,業務量持續穩定。二、開展快遞業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路陽供銷社在開展快遞業務同時,優惠讓利于民,在其他快遞公司收發每標準件(1000克內)收費5元基礎上,優惠2元,僅收發快遞每天收入超過400元,自業務開展至今收入約23.38萬元。由于充分利用基層社...
發布時間:
2017
-
04
-
11
瀏覽次數:298
2月25日,由農民日報社主辦的“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暨2017三農發展大會”在京召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行了解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河南省副省長王鐵、浙江省副省長孫景淼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并作專題報告。由本報和涉農主流媒體評選出的“2016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揭曉,十個創新團隊代表在會上介紹了創新成果,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等專家進行了點評。 唐仁健強調,重農、強農、惠農的調子,在中國任何時候都不能變。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首先要明確總體思路和主攻方向:第一,以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F在講保障有效供給,是針對無效供給、低端供給來講的,強調的是質,不是量。這次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了保障有效供給的前頭,凸顯了當前增收的重要性;第二,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除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農產品的物質需求,還要滿足對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滿足對綠水青山的生態化、綠色化需求;第三,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關鍵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韓俊認為,目前農業農村發展大勢穩,整體好,但所面臨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農產...
發布時間:
2017
-
02
-
28
瀏覽次數:34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2016年12月31日)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近幾年,我國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下一定基礎,但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問題仍很突出,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七M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七M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面臨許多重大考驗。必須直面困難和挑...
發布時間:
2017
-
01
-
25
瀏覽次數:193
11月9日-10日,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社有企業工作會議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發11號文件和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部署,總結交流了近年來供銷合作社系統社有企業改革發展經驗,部署了“十三五”時期社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出席會議并致辭,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駱琳主持會議??偵琰h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中國供銷集團董事長楊建平,總社監事會主任諸葛彩華出席會議?! ⊥鮽b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時期社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她指出,五年來,企業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4年全系統社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萬億元,利潤354億元。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企業資產已突破1.2萬億元,所有者權益達到3000億元。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基層長期薄弱的局面正在扭轉,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成效初步顯現。企業社會貢獻持續加大,每年上繳各種稅費超過200億元,每年新增就業20萬人。王俠強調,五年來社有企業發展亮點多、成績好,通過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培育了一批具有龍頭帶動和產業支撐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全系統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全資和控股企業集團達到11家。經營業務不斷創新,社有企業加快商業模式和經營業態創新,經營結構進一步優化,呈現出主業突出、...
發布時間:
2016
-
11
-
10
瀏覽次數:231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農村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推進我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市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取得良好成績,以“三權”為核心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多層次、較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總體上看,農村金融仍是我市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7號)、《重慶市完善地方金融市場體系實施方案》(渝府發〔2014〕40號)、《重慶市統籌城鄉重點改革總體方案》(渝府發〔2014〕43號)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與合作性金融的融合發展機制,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一、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機制(一)強化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定位。農發行市分行要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力爭到2017年年均貸款增量不低于50億元。重慶農商行要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力爭到2017年涉農貸款余額突破1500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規模達到300億元。農行市分行要繼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力爭到2017年涉農貸款余額達到700億...
發布時間:
2017
-
05
-
05
瀏覽次數:35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2015年3月23日)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現就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出如下決定。 一、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總體要求 (一)充分認識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緊迫性重要性。當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深刻變化,適度規模經營穩步發展,迫切要求發展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民生活需求加快升級,迫切要求提供多層次、多樣化、便利實惠的生活服務。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服務農民,迫切需要打造中國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長期以來,供銷合作社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組織體系比較完整,經營網絡比較健全,服務功能比較完備,完全有條件成為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為農服務骨干力量,要充分用好這支力量。同時必須看到,目前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合作關系不夠緊密,綜合服務實力不強,層級聯系比較松散,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必須通過深化綜合改革,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致富、繁榮城鄉經濟中更好發揮獨特優勢,擔當起更大責任。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
發布時間:
2016
-
06
-
10
瀏覽次數:31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4〕105號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農村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推進我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市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取得良好成績,以“三權”為核心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多層次、較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總體上看,農村金融仍是我市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17號)、《重慶市完善地方金融市場體系實施方案》(渝府發〔2014〕40號)、《重慶市統籌城鄉重點改革總體方案》(渝府發〔2014〕43號)精神,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與合作性金融的融合發展機制,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一、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機制(一)強化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定位。農發行市分行要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力爭到2017年年均貸款增量不低于50億元。重慶農商行要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力爭到2017年涉農貸款余額突破1500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規模達到300億元。農行市分行要繼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
發布時間:
2016
-
05
-
20
瀏覽次數:46